鄞州信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综艺娱乐、热点新闻、国际资讯、房产家居、投资理财、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2-07 16:02:00
2021年全年,在热搜上的燃起的“硝烟”不仅局限于娱乐圈与大腕,之前于此绝缘的上市公司董事长或高管却因其出格言论频频现身,前有“无法妥协特斯拉”、又有“杀猪盘通厕医疗”。在此背后,令人深思的是上市公司的高管层如何正确回应投资者,两者间又该如何建立健康的关系?暨南大学最早研究上市公司投资者管理的杨德明教授认为,上市公司应更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公司和投资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利于资本市场有序发展。
“牙茅”董事长情绪失控怒怼股民
投资者关系工作仍需专业人士
10月14日晚间,千亿“牙茅”通策医疗发布了前三季度业绩不达预期,随后网上出现质疑的声音,称其为“杀猪盘”,还有网友称其为“通厕医疗”,通策医疗董事长吕建明回怼,称对方“嘴巴比厕所还臭”,“这样的人买我们的股票是我们的耻辱”,还对质疑股价的网友表示,“股价大跌因为像你一样的人太多了”。随后,“骂战”一触即发,网友指责吕建明言行“有失管理层身份”,吕建明则引用关汉卿的《一枝花·不伏老》作出回应,并表示自己这几年,被几十个马甲,几千条私信,“天天纠缠,诽谤谩骂”。吕建明在回应股民对公司经营表现的质疑时,多次强调了增速放缓的合理性与在蓝海中的龙头效应。
有网友建议通策医疗需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向爱尔眼科学习,吕建明则回应:“(投资者)投资之前一定要了解一下公司的一举一动到底是为什么。”业内人士表示,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不可能永远保持高速增长,这违背了市场规律,因此投资者与公司管理者也需理性看待公司业绩起伏带来的股价涨跌。
关注和处理来自中小投资者的声音是投资者关系工作中的难点。事实上,通策医疗吕建明作为上市公司高管不应忽视投资者关系的维护,反而对股民们“大放厥词”,对于公司管理者,维护投资者的利益是其根本目的,公司在对外界进行交流时也应采取理性的态度。在遇到来自投资者的质疑声音时,应控制情绪,客观陈述事实。除了向外传递硬指标外,公司高管也可以传递软指标,以安抚投资者的焦虑情绪,更给予市场信心。
当下加快了进入了全媒体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一个事件从发生到结束,无时无刻都在传播的链条当中。在这种环境下,如果企业拥有IR专员去处理投关工作,对企业的品牌才能有利无弊。对此,此次采访的杨德明教授直言,“今年年初颁布了《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其中我注意到22条明确了一些在投关过程中限制的条项。比如说对外披露尚未公开的重大信息等。尤其是现在处于全媒体的‘监控下’,公司高管的一言一行尤为重要。而董秘或公司其他职位的员工作为非专业的IR人员,他们可能在回答投资者问题时底线思维较重,会避重就轻,没有实质化的东西,这样也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加强人员配置还是较为重要的。”
投资者关系管理是市值管理的重要部分,公司除了要重视业绩,还要识别、洞察外部情绪,这就更需要有专业的IR人士去处理来自外界不好的声音。市值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上市公司应去通过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品牌形象、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等一系列举措来合法合规地增强市值管理。
管理者言论不当屡见不鲜
投资者关系活动需双方尊重理解
高管们的“激情”言论给企业带来形象危机,甚至损害公司利益的事件屡见不鲜。除了此次的“杀猪盘通策医疗”外,近年来也爆出许多上市公司高管在面对质疑声中的不当言论。除去一些中小投资者,也不乏一些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和媒体记者“被怼”。
2020年8月,上市公司乐歌股份董事长项乐宏发布了一条措辞严厉的朋友圈:“乐歌不欢迎平安资管的基金经理来公司投资。年轻人功课不做,老三老四。”而后,项乐宏发文称,现在大多数的基金都想赚快钱,几乎没有基金愿意到工厂去看流水线,看工艺。在股价大涨之后,基金经理才蜂拥而至。加之80末90后基金经理们颐气指使、居高临下的态度让人无法接受。9月1日,二级市场以乐歌股份股价大跌作出回应,截至收盘跌幅高达近16%,市值一天没了12亿。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来说,有义务接受投资者的调研,这是投资者关系的重要一环,并不是像项乐宏说的你接受了投资者的调研,就是对投资者的一种恩赐,就要投资者对你感恩戴德。不仅如此,上市公司对投资机构的调研也不应该有过多的指责。赚快钱也好,没有深入到你的工厂车间去调研也罢,这是调研机构自身的调研方法问题。对于投资机构提出的问题,上市公司有义务进行解答,而不能因为没有深入到你的工厂车间就遭到公司方面的情绪化怒怼。
但纵使项乐宏“出言不逊”,在此事中也反映了在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的生态问题。一位上市公司高管针对此事发文认为,“研究员分析师没有实业、生意经验,而只是名校高学历,容易迷失自我”。也有公司董事长对媒体表示,对项乐宏公开信中的基本观点表示认同,投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企业家往往关注企业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这样的策略有时会影响到短期的财报数字。而基金投资人比较关注财务数字。而数字表现的仅仅是当前情况,这两者在本质上不一致。”
事实上,双方进行交流时,除了公司方做到客观理性外,投资者方也需要摆正心态,戒躁戒傲,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深层挖掘公司价值而不是“做任务”式、只关注于眼前,甚至只想弄点内幕信息。
在投资者关系管理中,媒体也是重要的一环。在全媒体下,激烈的情绪极容易被媒体捕捉、被公众放大,自由表达欲随之发酵,情绪则直接传导到二级市场,进而对公司造成影响。2019年8月,央视记者采访大族激光董事长高云峰时,提到了市场对“海外项目”的质疑,高云峰回应:“你是什么角色?你有什么资格来质问我?这个是我们自己的资金,我当然有权利做任何经营决策,你管我那么多?” 此事一出,深交所发文谴责该行为。深交所提到,社会监督是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手段,虚心接受市场各方监督,尊重投资者和其他市场主体的合理诉求,共同打造负责任、有担当、受尊敬的上市公司。事后,大族激光就董事长不当言论道歉。
某些上市公司管理者或许以为颇具文采与诚意的调侃能换来公众的理解和认同,此类行为反而是危机管理中的大忌,因为具有个性、能够造梗的言辞,更容易变成舆论焦点,引发公众反感情绪。
杨德明教授提及媒体在投资者关系管理中的地位时提到,“上市公司的各式各样的披露互动,包括股东权益维护或诉求处理,其实都离不开媒体或者自媒体,如今上市公司被监管,一举一动都被媒体所关注,它的言行会被放大,而后写进报道中。加之未来数字化平台的发展,投资者和公司的互动方式也变得多样化,媒体在其中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公司投关管理拒绝“应付式”交流
成功案例分享促投关工作发展
投资者关系管理在国内发展了二十余年,近年来A股公司也开始逐步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但从整体看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对此,杨德明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国内上市公司做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最大的问题即缺乏主动性。
“我之前做调研时发现,很多企业在做投关管理工作,虽然他们都有去做这项工作,但做投关工作的主要动机是监管层有了硬性规定或是公司即将融资、发债券等,在现阶段,国内上市公司做投资者关系管理非常缺乏一个比较明确的愿景和动机。”从内容上看,我国A股公司的投资者关系管理被动性明显,与国外资本市场处于提高自身品牌形象主动开展工作不同,国内的投资者管理工作往往是迫于政府监管当局的压力而实施的。
发达资本市场由于其外部约束机制完善,上市公司若表现不好将要面临被收购的危险,使得公司管理层必须去尊重投资者,积极和投资者沟通,给投资者树立诚信形象。事实上,我国上市公司缺乏有效的外部和内部约束机制,管理层往往缺乏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动力,缺乏股东价值观念,使得上市公司不重视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从投资者角度来看,普遍存在投机心理,许多投资者不关心公司的投资价值,与上市公司沟通的意愿也不那么强烈。
提及国内现有的一些网络问答平台,目前来说还是比较表面化的,“A股公司目前对中小投资者的关注度还是较为薄弱的,主要方式还是依靠一些投资者问答平台,例如东方财富,但给我的直观感觉,回答问题的人底线思维太重,基本上从财报中复制粘贴,而且多用套话,并不能从实质上回答到投资者的问题。建议公司在交流会之前能提前收集来自资本市场、机构、个人投资者,以及一些互动平台、媒体等对公司关注的热点问题,然后在把这些问题传送到专业部门进行解答,在交流过程中多用实证的方式回答问题,拒绝应付式的交流。”
目前投资者管理的直接规范只有章程指引,缺乏证监会的行政法规,因此证监会也要应当及时完善专门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法规及其配套规范,以提升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层次,完善规范内容。“设定相关的制度,更能增加公司透明度,主动、准确、及时和全面的公开企业的信息,让广大投资者第一时间获得公司的动态。”杨德明教授谈到。
除此之外,优秀案例的示范性作用对于提高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尤为重要。杨德明教授建议道,“通过建立数字化平台,监管层可以整理总结一些优秀的投关案例,通过该平台去公示和推广。大家看到有利可寻,自然会去主动做这件事。否则没有利益的事情企业也不会花精力去主动做。”
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曾表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是鱼与水的关系,同生共荣、成就彼此。没有投资者的支持与拥护,就没有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与支柱。着力提升投资者关系管理应成为加强上市公司治理、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应有之义。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