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儿子要带初二小女友回家打游戏 我该怎么回应?

2022-02-20 03:10:02

免费福利影视 https://www.kxbb.cc

来源:作者拍摄

上周,一位台湾妈妈在群里提了个棘手的问题:

读高一的儿子,想带初二年级的小女朋友周末回家玩游戏,问大家该怎么回应。

据这位妈妈说,两个孩子是在网上玩同一款游戏时认识的,从去年10月份开始交往,至今一共见过五次面。女孩在一家私立学校读初二,父母离异,她跟爸爸住。爸爸是个生意人,自己开工厂。

这位妈妈没有马上回应儿子的请求,但说好在周末前给答复。她反复强调,儿子能第一时间告诉她真实想法,并征询她的意见,这种坦白是建立在对她极大的信任基础之上的。

可见,这位母亲既看重又细心经营着母子间的关系。

那么,如果换作是你的孩子,你会如何回应呢?

有家长说,眼不见心不烦,给他们点钱,出去打游戏,但要求必须晚上10点前回家。

也有家长说,这种问题永远不会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给他胆都不敢!一定会挨揍!

还有家长建议,2个青春期的孩子擦出火花,千万别拧着他们,既破坏亲子关系,又让孩子觉得喜欢、爱慕的感情是错的、危险的、不道德的。可以跟儿子一起定个familyrule,达成共识,以后就好办了。

也有家长揶揄,正好看看女孩长啥样,家教怎么样,懂不懂礼貌,如果条件不错,可以做个准儿媳了。

听着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一时间我觉得每个人的建议都有一套自洽的逻辑,也都有可取的部分。

那么,究竟有没有最好的、万能的解法呢?其实没有!怎么做,结果如何,取决于这位妈妈自己的思考和做法,过程中很可能需要不断调整。

想与孩子协同解决一个问题,通常情况有2个前提:

(1)态度比内容重要。冲突往往因态度并非观点而起。

(2)规则比劝说/告诫有效。反复规劝、严肃警告,不如提前制定规则,双方遵守,这也是契约精神的培养。

儿子想把女朋友正式介绍给我

据这位妈妈说,儿子想通过一起回家打游戏的方式,把女朋友正式介绍给自己。这样做,认为三个人都不会感到尴尬。

那为什么这位妈妈还是感到了压力呢?

我猜想,一方面是“打游戏”,她没有预料到儿子想通过打游戏的方式带女朋友回家;另一方面是“带回家”,儿子的做法超出了她既往的预判。

在成人眼里,高中生不是应该努力学习,力争考上一所好大学吗?而且,“带女朋友回家”正式介绍给父母是“大事”,是“确定婚姻关系”的一种表达。没想到儿子打游戏、谈恋爱、还要把女孩带回家,这波“神操作”简直是视父母威严和自己未来如儿戏!

儿子的想法竟然这么简单

带着一些压力和担心,这位妈妈谨慎地跟儿子做了进一步沟通,但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儿子的想法非常简单,“一起回家玩游戏,既省钱,还能多打会儿。喜欢就想多在一起。就这么简单。”

可见,把事情搞复杂搞严重的往往是家长。

当家长发现,对孩子言行的预判一旦偏离或失控时,就会感到紧张、有压力、如临大敌。然后,以爱以过来人的身份,用故事、经验、教训对孩子进行解释、劝导甚至恐吓。

家长害怕孩子因恋爱而耽误学习,殊不知,青春期的孩子体验一段符合年龄且本该体验的美好情感,难道有错吗?这不是成长阶段该有的体验吗?成长的完整性除了学习,不该包含情感的丰富和道德意识的提升吗?

事实上,孩子不会因为恋爱而学坏,但很可能因为失恋或情绪波动而影响成绩。家长关注的应该是后者。

我们的情感教育、亲密关系教育应该提前了

早在2018年,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课题组,就曾发布过一份针对15-24岁青少年的“性健康”调查。5338份有效样本中,初中阶段有过恋爱经历的学生占10.6%,高中阶段有过恋爱经历的学生比例高达42.3%。

他们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在社交媒体、游戏平台、各类影视剧作品、音乐/娱乐社群中分享情绪、吐露心声、获得情感依赖,甚至寻找精神寄托。这完全超出家长们的想象和理解范围。

那么,这种完全有别于传统线下交往的恋爱方式,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家长要更早、更理性、更开放地跟孩子进行“情感”“两性关系”的对话。

欧美父母常说,少男少女间“短暂”的爱情,就像掉牙换牙一样自然,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事情。

事实上,人的情感表达本就先于理性,那么情感教育也应该先于理性教育、知识教育,因为它能激发我们的学习动机,发展积极的自我价值观体系,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完善人格和道德。

如今,中国大学里“一座难求”的恋爱课也能从侧面说明,我们的情感教育、两性教育的缺失和滞后。二十多岁的青年,依旧缺乏客观的自我认知和评价,更缺乏构建和发展亲密关系的能力。

所以,不论是社会大环境的催发,还是个体好奇心的驱使,家长有必要将情感教育、亲密关系的教育贯穿养育过程,因为它的确会让我们克服孤独,让我们更幸福也更健康。

来源:台湾妈妈提供

我祝贺了儿子

经过一番思考,这位妈妈在孩子上完吉他课的一个傍晚,约儿子去了家附近的一家麦当劳。这是母子俩头一次坐在快餐店里,边吃边聊。

她非常真诚地祝贺儿子,为他有人喜欢,也有了他喜欢的人而高兴。

她告诉儿子,初恋是种多么迷人又让人惊慌、喜悦的体验。她简单、真挚地回忆了自己的初恋,告诉儿子,虽然最终没有走到一起,但如今回忆起来依旧美好。

娘俩聊了许多有的没的,笑声不断。

“虽然儿子读书不好,但我深感儿子对我信任无比。他开心地跟我分享寒假打工的经历,还小骄傲地跟我说,打探到老板有个在台积电工作的儿子,还搞到了人家电话号码。他说开学前想搞个‘渣男头’,这样跟吉他更配。我问他吉他弹得怎样,他得意地说老师可以不收他学费,免费教他。他说这样打工挣的钱能省下来,开学可以上数学补习班……”台湾妈妈说道。

他想到的我没有想到

为了确保他们没做过出格的事,这位妈妈小心翼翼地问儿子“有多喜欢对方”。儿子很快了解了妈妈的意图,直言拉手、亲吻、拥抱、爱抚都有,但没有过性行为。

这位妈妈认同了儿子的做法,并表扬他长大了,具备了一个成人该有的责任感和边界意识,懂得爱也懂得保护别人和自己。

随后,儿子还主动提出要在晚上10点结束游戏,会给女朋友打车,确保她回家路上是安全的。这样好下次再约,也免得让她爸担心。对于儿子提前作出的规划,这位台湾妈妈感到既意外又惊喜。他觉得儿子是个懂分寸,有责任心的小暖男。

记得作家刘墉在给女儿交朋友的15个提醒中,有一点提到:无论多么激情,都要自我保护;无论情感多么稳定,也拒拍私密照片。绝不用身体换取不确定的爱情,只能为确定的爱情解放身体。其实,这点也适用于男孩。

恋爱也可能分手,孩子可能没想过

当家长面对孩子的恋情一味堵塞、苛责时,不要忘记初恋的短暂,也不要忘记失恋的痛苦。

正如前文所述,孩子不会因为恋爱而学坏,但很可能因为失恋或情绪波动而影响成绩。家长关注的应该是后者。

当青春期的孩子沉湎于甜蜜的爱情中时,完全不会想到失恋或吵架所带来的负面情绪,杀伤力有多大,会给自己造成怎样的伤害和破坏。然而,正是这些不可预期的负向情感,能在短时间内摧毁一个人的自信,造成巨大的情感冲击和心理压力。所以,家长需要提前跟孩子沟通,尽管热恋中的人们,无法预知失恋的感受,孩子也就更不容易理解,自己尚未有过的经历。但这不妨碍你引导孩子,对爱情(任何事物)进行多面性的考虑。

家长可以传递给孩子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让孩子知道年轻时失恋,可能是一件好事。所有的错过,都是在给“真爱”让路,是为了在未来遇到真正可以共度一生的人。

换言之,分手也需要练习,它同样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的“必修课”。

无怨的青春

“儿子和他的小女友,最终没有在家打游戏,而是去了家附近的那家麦当劳。说实话,一开始我有点担心,怕儿子对我产生误解,影响我们之间的感情。后来,我发现他把那张折好的纸,夹在了他的英语书封皮里。英语是他最喜爱、成绩最好的科目。那张折好的纸,是我们娘俩在麦当劳畅聊那天,我抄给他的一首小诗,席慕容的《无怨的青春》……”

在年青的时候

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她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

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

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暇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

也要好好地说一声再见

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

感谢她给了你一份记忆

长大之后你才会知道

在蓦然回首的一刹那

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岗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还记得那晚,儿子匆匆看过后,把纸折好塞进裤兜,挽紧我的胳膊,一起出了店门……”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鄞州信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综艺娱乐、热点新闻、国际资讯、房产家居、投资理财、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鄞州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