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信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综艺娱乐、热点新闻、国际资讯、房产家居、投资理财、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3-05-27 14:26:01
4月猪价低迷,牧原少卖百万生猪,温氏出栏激增5成,谁亏得多?
综合
5月5日,作为养猪业的前二,牧原和温氏双双发布4月销售报告。牧原继续稳居第一,单月出栏534万头。温氏出栏也高达210万头。
温氏股份也于5月4日发布4月26-2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内容包括4.26日年报和一季度报业绩解读电话会议,和27-28日在深圳的八场线下路演。
两巨头的公告中还透露了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呢?
牧原生猪出栏量连续两月同比下降百万头
4月份,牧原共销售生猪534.2万头(其中商品猪519.2万头,仔猪13.0万头,种猪2.0万头),环比增长6.82%,同比下降15.49%。销售收入91.06亿元,环比增长4.08%,同比增长14.66%。商品猪销售均价14.20元/公斤,环比下降5.33%,同比上升13.06%。
2023年1-4月,牧原共销售商品猪1918.7万头,累计同比下降4.7%;销售收入累计325.21亿元,同比增长27.35%。
温氏生猪出栏量继续创新高,同比增长近50%
4月份,温氏共销售肉猪210.63万头,环比增长1.62%,同比增长47.60%。销售收入37.23亿元,环比下降0.75%,同比增长64.52%。商品猪销售均价14.36元/公斤,环比下降5.53%,同比上升7.73%。
2023年1-4月,温氏共销售商品猪770.17万头,累计同比增长41.30%;销售收入累计136.14亿元,同比增长61.78%。
此外,4月份温氏共销售肉鸡9999.59万只,销售均价13.24元/公斤,销售收入28.26亿元。
温氏:能繁母猪145万头,今年2600万头出栏目标未调整
而在5月4日公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温氏也回答了多个行业关注的问题。据温氏公布的信息称,今年温氏防非的成效要好于往年。截至4月末,公司能繁母猪约145万头,后备母猪约60万头。随着天气变暖,温氏将加快后备母猪进场,增加能繁母猪数量,努力实现年底170万头能繁母猪的存栏目标。今年温氏肉猪销售2600万头的奋斗目标未作调整。现阶段温氏肉猪有效饲养能力已提升至3000万头左右,初定年底饲养能力奋斗目标为3200万头。
3月份,温氏窝均健仔数达到10.8头,PSY提升至21.5,猪苗生产成本降至410元/头以下。公司投苗量逐月增加,近几月均在220万头以上,3月份单月投苗量超过240万头,创公司历史新高,整体处于稳步增长的态势。肉猪养殖育肥阶段上市率超92%,持续保持在较高位置。
温氏称,一季度公司肉猪养殖综合成本逐月下降。1、2月份稍高,3月份降至8.5元/斤。部分优秀的区域公司肉猪养殖综合成本降至7.5元/斤以下。4月份以来,公司整体步入正常良好的生产状态,今年温氏将巩固南方区域公司的优势,努力提升北方区域养殖生产业绩。
在养猪业务上,温氏回答投资者问题的详细情况如下:
1.请问去冬今春行业非瘟疫情情况如何?
温氏股份:去年冬季以来,非洲猪瘟疫情对行业局部区域特别是北方有所影响。公司北方部分区域也受到一些影响,主要是山东、华北、东北等地区,以上区域产能仅占公司总产能的6%左右。公司南方区域整体防控效果较好,未出现大面积感染的情况。过去几年,公司南方区域非瘟防控效果较好,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公司非瘟防控体系也与时俱进,不断优化防非方案,完善配套设施,确保大生产稳定。总体来看,今年防非成效好于去年同期水平,总体可控。
据了解,社会层面上,今年非瘟疫情影响较去年严重一些,主要原因可能是:受新冠防控政策调整等影响,社会人员流动增大,疫病传播的范围和广度有所增加。公司损失率降低的原因主要是:公司不断建立健全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应对非瘟的经验和能力大幅提升,防控效果较好。同时,母猪的补充速度大幅提升,可以及时满足公司生产所需。
目前公司已步入常态化的非瘟防控状态。随着天气逐步变暖,消毒、冲凉等方便性大大提高,疫病防控压力逐步缓解。
2.请问对于北方和南方,公司是否有针对性的非瘟防控方案?
温氏股份:对于北方区域,近两年来,公司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做精做细基础管理工作,持续优化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公司现已专门成立了北方区域生产防非工作小组,重点找出北方区域的防非漏洞,研究对应的防非方案,聚焦精力和资源,开展猪场内通风净化系统改造工作,争取在2023年10月底前完成。
对于南方区域,近两年来,公司非瘟防控水平较高,成效较好,干部员工信心较足。公司已于一季度提前做好南方雨季防非和转季管理工作,截至目前,南方区域未出现到非瘟疫病大范围感染的情况,整体大生产保持稳定。
总体来看,随着天气变暖,4月份北方和南方区域非瘟防控形势均已明显好转,非瘟防控压力得到缓解。
3.请问公司目前养猪业务从仔猪出生到育肥出栏全流程的上市率大概为多少?未来努力的目标为多少?
温氏股份:公司养猪业务主要采用“公司+农户”的分段式饲养模式。若从仔猪出生到育肥出栏全程统计,公司目前全流程上市率约86%。公司下一步努力的目标为89%,恢复至非瘟之前的水平。
4.请问公司目前养猪配种分娩率为多少?
温氏股份:一季度,公司养猪配种分娩率约80%,提升速度较为缓慢。其中南方区域配种分娩率提升较快,已达到86%左右,北方区域较低。为此,公司将聚焦提升北方落后区域的养殖生产成绩,维护好南方优势地区生产成绩水平,进而提升整体配种分娩率。
5.请问公司目前杜洛克公猪精液的使用比例为多少?公司2023年目标为多少?
温氏股份:目前公司肉猪生产过程中杜洛克公猪精液的使用比例提升至66%左右。公司初步设定年底使用比例目标为70%,有效提升肉猪上市率,降低饲养过程料肉比。除此之外,公司部分种猪采取“三系杂交配套”的成熟生产方式,能够有效实现种肉兼用,提高生产灵活性。生出的仔猪既能获得不错的生长性能,也可以保持母猪的繁殖性能,保证母猪及时、充足供应。
6.请问公司全年成本目标是否有调整?
温氏股份:公司2023年全年8元/斤以下的肉猪养殖综合成本奋斗目标未作调整。公司将继续压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努力实现年度成本目标。现阶段,公司肉猪养殖成本区域不平衡,南北方业务单位成本差异较大。公司将尽最大努力尽快降低北方区域成本。随着天气变暖,北方生产经营趋于稳定,公司有信心实现此奋斗目标。
7.公司南北方成本差异较大,请问主要是什么原因?
温氏股份:一季度公司南北方养殖成本差异较大,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
(1)冬季北方局部区域单位受非瘟疫病影响有所损失,南方整体防控效果较好。
(2)南方区域肉猪上市率、满产率显著高于北方区域单位,单头猪摊销费用低于北方。
(3)过去几年,南方区域生产持续稳定,干部员工的收入高、信心足、员工流失率低、管理精细、执行力强,有利于促进生产成绩提升,形成正向循环。为尽快降低综合生产成本,公司现已聚焦北方落后区域,提倡先进单位帮助和带动落后单位,尽快提升落后区域生产经营成绩。
8.请问公司目前有多少母猪场产能?预计何时能够达到4000万头出栏量?
温氏股份:公司现有猪场竣工产能约4600万头(即目前公司的种猪场满负荷状态时,能繁母猪按正常生产性能可产出的商品猪苗量为4600万头)。
2024年为公司五五规划收官之年,2025年公司将开始实施六五规划。按照计划,公司2024年才会研讨和制定六五规划,因此目前尚未明确中长期出栏目标。对于未来的出栏规划,公司会优先考虑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在行业中的位置,并优先布局和发展华南、华东等价格优势区域。若公司整体生产经营较好,竞争力较强,行业较为景气,公司可能于2025年或2026年实现4000万头出栏量。若行情低迷,公司资金受限,公司可能延缓实现4000万头出栏目标的时间。待以上目标实现后,公司也会综合考虑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公司的行业竞争力等因素,再做进一步的规划和安排。
公司会始终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基础,在数量和质量方面优先选择质量。先把船开稳,再想方设法开快,摇摇晃晃无法走远。
9.过去几年,行业尤其是大企业集团产能增加较多。请问猪价低迷时,相关资产是否容易转让?
温氏股份:行业低迷时,养殖资产转让难度较大,主要原因可能是:每家企业猪场建设标准存在差异,且部分企业建设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为半成品。除此以外,猪价持续低迷时,行业资金普遍紧缺,企业逆势接盘的难度较大,风险较高。
10.若公司能够顺利实现今年的肉猪出栏目标,公司将回到并超越历史出栏高点。在此过程中,请问公司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温氏股份:公司总体以稳健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为发展核心。在公司不断扩大出栏规模的过程中,公司最关注的问题是管理能力能否匹配不断扩大的养殖规模、能否做到有效管控、能否继续保持企业竞争力。公司将首先充分利用好现有产能,有效做好成本控制,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再去考虑是否继续增大养殖规模。
11.请问公司如何看待今年后续猪价走势?公司是否会根据猪价走势调整相应的生产经营计划?
温氏股份:(1)猪价走势判断
从历年猪价的走势来看,春节后一季度是传统的肉类消费淡季,春节前后猪价一般较低,这是季节性因素影响所致,符合往年规律。按照经验,三、四季度为猪肉消费旺季,猪价可能维持较好水平。
近几年,猪价影响因素较非瘟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猪价走势难以精确判断。以上为往年的经验,并非对市场猪价的指引和精确判断,仅供投资者参考,请理性判断。
(2)生产经营规划
公司坚持稳健生产,总体采取均衡投苗和出栏的方式进行大生产,较少采取提前出栏或压栏的策略进行销售。公司不会过分依赖预测的短期市场价格,调整正常的生产经营节奏。
就目前来看,猪周期依然存在。若猪价持续低迷,势必会有产能去化,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后,猪价会有好转。因此,对公司而言,公司会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熬过低迷周期,迎接盈利周期。
巨头对比:牧原出栏阶段回落,温氏稳步增长
2022年4月,牧原单月出栏量达到632.1万头,首度突破600万头,创历史记录。此后,其月度出栏量出现阶段震荡回落态势,7-10月单月出栏量均跌至500万头以下,11月、12月出栏量小幅攀升,此后再度下行,今年一季度出栏1384.5万头,月均出栏不到500万头。4月出栏量环比虽有回升,但同比依然明显下降,3、4月出栏量同比均下降近百万头规模,下降幅度16%左右。
2022年下半年以来,温氏出栏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今年3月份,出栏量突破200万头至207.28万头,创近4年新高。4月出栏量进一步增长,同比增幅接近50%。
2022年4月份,牧原比温氏多卖近500万头生猪,而今年4月,这一差距缩小至300万头左右。
两者近期出栏量走势的不同根源在于2021年底以来产能变化节奏的不同。
受前期低迷行情的影响,2021年上半年牧原能繁母猪存栏量出现较明显去化态势,至2022年6月底,能繁存栏247.3万头,较2021年底下降12.6%,创两年新低。对应10个月后的出栏,今年4月正是其商品猪出栏低位,预计后期随着能繁的恢复增长,生猪月度出栏量也有望相应增长。据其年报披露,今年生猪出栏目标指引6500万-7100万头,同比增长6.4%-16.0%,料其今年出栏节奏前低后高,下半年出栏量明显高于上半年。
而温氏能繁母猪存栏量自2021年底以来出现较快增长,至2022年底,能繁存栏达到140万头,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幅超30%,对应今年出栏量将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据温氏近期披露,4月能繁母猪存栏量进一步增长至145万头,且公司投苗量逐月增加,近几月均在220万头以上,3月份单月投苗量超过240万头,创公司历史新高,整体处于稳步增长的态势。肉猪养殖育肥阶段上市率超92%,持续保持在较高位置。温氏今年2600万头的销售目标未做调整,同时,公司表示现阶段肉猪有效饲养能力已提升至3000万头左右。
温氏高价优势逐渐消失,牧原成本优势明显
从商品猪销售均价看,今年4月份,温氏商品猪销售均价14.36元/公斤,牧原销售均价14.2元/公斤,两者价差0.16元/公斤。2022年一季度,温氏商品猪销售均价14.85元/公斤,牧原均价14.66元/公斤,两者价差0.19元/公斤。
2022年温氏商品猪销售均价18.54元/公斤,牧原商品猪销售均价17.80元/公斤,两者价差0.74元/公斤。
受主要产能区域不同的影响,温氏商品猪销售均价相较于牧原有较大的价格优势,但近年两者价差逐渐收窄,一方面南方地区产能恢复较快,南北价差收窄,甚至阶段倒挂情况不乏出现,另一方面或是牧原作为龙头加之屠宰产能快速提升的情况下,溢价能力提升的影响。
而在成本方面,牧原优势依然领先。2022年牧原全年商品猪完全出栏成本15.7元/公斤,今年1季度在疫情等影响下,大部分猪企成本环比均有抬升,但牧原成本依然维持低位,甚至进一步下降。而温氏2022年成本下降较明显,至2022年底成本已降至16.1元/公斤,全年成本约17.2元/公斤,但今年1季度成本有明显回升。据温氏披露,今年1-2月份成本去年全年成本接近,3月份降至17.0元/公斤,温氏今年的目标成本是16元/公斤。和牧原当前的成本相比,依然偏高不少。
前低后高VS稳步增长,今年谁的节奏更好?
2022年猪价前低后高,牧原生猪出栏量则出现前高后低走势,上半年出栏量高于下半年,尤其是在仔猪价格也相对较低的二季度,牧原对外销售了大量的仔猪,月均外销量一度超过百万头,这一销售策略也使得牧原下半年少赚了无数个小目标。
而2023年猪价整体走势很可能近似去年,依然是前低后高为主,牧原今年的出栏节奏或许正好,今年以来,仔猪价格走势强劲,在育肥亏损而卖仔猪获利明显的情况,牧原却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策略,仔猪外销很少,或许也是看好后期的行情。
而温氏去年以来的出栏一直是稳步增长态势,去年上半年出栏量相对较少,亏损也少,下半年猪价上涨出栏量同步增长,全年利润达到52亿元,结合出栏量,盈利水平不比牧原差。
从新近披露的一季报来看,牧原出栏1384.5万头,亏损11.98亿元,头均亏损不到100元。
温氏出栏559.54万头,亏损27.49亿元,剔除禽业亏损,预计其养猪业务亏损仍高达20亿左右,头均亏损350元左右。
4月份猪价继续走低,预计牧原4月头均亏损或扩大至150元左右,全月预计亏损7-8亿。
温氏4月头均亏损300元左右,猪业务亏超6亿,禽业务亏超2亿,全月亏损也在8亿上下。
若后期猪价未有较强反弹,预计牧原和温氏2季度业绩仍将继续亏损,但亏多亏少或难预料?全年出栏节奏不同,带来后期盈亏的变数,你更看好谁?
转载声明
来源:企业公告、畜牧大集网
编辑:吴昊晖